烧酒知识
关于风土
烧酒的故乡与南萨摩
萨摩半岛也叫大隅半岛,以鹿儿岛县为界一分为二,南萨摩如同名称萨摩的南部区域。东起锦江湾,西临东吉纳海。从锦江湾方向看去,南萨摩地方并不是与鹿儿岛的“鹿”相似,而是像鹿的侧脸。鼻头是开闻岳这个地方,口是在指宿,眼睛在枕崎或是坊津这里,角在黑濑这里,耳根在加世田这里。想象一下吧。半岛的东西处耸立着开闻岳与野间岳这两座山,其中开闻岳有着“萨摩富士”之称,被众人敬仰。 |
从古代繁荣至今的南萨摩
南萨摩不仅仅是烧酒的故乡,也是日本的神话,古代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地。 据【日本书记】和【古事记】记载,笠沙宫、阿多隼人、还有鉴真和尚都曾历经千难来到过坊津。坊津地方之后成为隋唐使和南海贸易的聚集地。与“那之津”(博多)、“安浓津”(伊势)并称为日本三津港。 萨摩半岛上大部分都为硅谷地,有着广阔的甘薯田地和茶园地,在这郁郁葱葱的绿色大地上,开垦及灌溉出的田地凝聚着多少当地人们的血、汗与泪水啊! |
贫乏中生出的名匠与天然水
从枕崎到笠沙地区,都是错综复杂的断崖式沉降海岸,土壤并不肥沃。但随着时代变迁,在这块贫瘠的土壤上,孕育出勤劳、具有丰富技能的人们。 明治时期,在萨摩地方,盛行烧酒酿制时,笠沙地区的黑濑杜氏的男人们,以杜氏的名义派往各地的酿酒厂,与之后出现的阿多杜氏并为一家,载入具有这一技能群体的家谱中。 收获的秋季将至,杜氏的男人们开始离家,半年在外酿制烧酒,直至春季才回归家中,黑濑杜氏就是靠着自己的本领,自食其力地过着生活的“艺术大师”们。 硅谷台地保水性并不太好,但地下却溢满着最适合酿制烧酒的天然水。这大概就是萨摩、大隅之地至今都有“天然水之乡”的证明吧。 枕崎的白泽地区,也有被称为“神之河”的涌泉水。 因为有了南萨摩大地的恩泽,人之匠心、天然环境的恩赐,才会有“本格烧酒故乡”的称呼。 |
烧酒・泡盛・清酒
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酒也是这样。什么样的土地上酿制出什么样的酒来。这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可以影响的,也是当地的风土文化可以影响的。
曾经清酒的酿酒厂南至熊本县,在冲绳有泡盛酒,以萨摩的本格烧酒为首,九州各地的烧酒,由于气温、湿度及曲种的不同,口感也有差异。
即使到了今天,气温和湿度的管理更加容易,但种曲和下料同样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。清酒的黄曲、泡盛酒的黑曲、烧酒的白曲黑曲及黄曲等,
可以说是不同土地上酿制出的酒,都是这个土地上的先人们根据当地的风土、曲种研究出来的产物。当然,与之相应的酒的酿制方法、饮用方法就另当别论了。
- 烧酒知识
- 2015年03月25日
关于烧酒历史
关于烧酒历史
爱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术语,而酒是有史以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、在不同的地方点缀着人们生产的物产。
蒸馏技术在6000年的古代美索布达米亚,还有在2000年前的中国就有了。萨摩的烧酒据文献记载,是开始于16世纪。1546年,萨摩半岛的山川之间,葡萄牙人的船长阿尔佩斯在这里滞留了半年。他之后作为圣芳济会的传道士来日传教,记下【日本报告】,当中记载“在这片土地上,有种米做的“オラーカ酒”的内容。这“オラーカ”就是蒸馏酒。
关于烧酒趣闻
阿尔佩斯来日不久,1559年在鹿儿岛县伊佐市的郡山八幡神社的栋木扎上,潇洒地写下了一段草书。(栋木扎是家里上梁时,记下日期、施主施工者等装饰在栋木上的一块板)。上面写着“座主非常小气,一次也不给烧酒喝。”(座住是委托做工的居民代表)
喝的东西才是导致最终遗憾的结果。从这个记述开始,可见烧酒已经被人们接受。比起日常喝的酒,作为“款待酒”是否更加地印象深刻呢。
萨摩甘薯的由来
萨摩甘薯传说原产自中南美,从菲律宾、经过中国、琉球传入日本。萨摩甘薯、长崎甘薯、蕃薯等统称为萨摩甘薯。在萨摩,叫做唐薯,唐就是唐天竺的唐,海的另一边过来的物产。在奄美的喜界岛,也叫汉薯这是被讹传为汉薯的蕃薯。相传1705年,有一名渔夫利右卫门从琉球岛把甘薯带到了萨摩这个地方。利右卫门后被称呼为甘藷翁,供奉在与“玉蔓大御食神”同地的德光神社中。之后有甘藷先生之称的青木昆阳先生,著有【蕃薯考】是1735年的事情了。
- 烧酒知识
- 2015年03月24日
关于烧酒的酿制
烧酒的酿制方法
烧酒的原材料萨摩甘薯、麦等和曲、酵母、水一起酿制而成。如下图示。
首先,选用优质的萨摩甘薯为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。
其次,有【烧酒酿制从种曲开始】这种说法,所以说种曲是关键。
曲要让其“沉睡”两个昼夜,一边慢慢搅动,一边让其”沉睡”,这才是诀窍。
加水、酵母就是所说的一次下料,约一周后,把蒸熟捣碎的萨摩甘薯原材料放进去,进行二次下料。曲和醪糟(lao zao)都是活性的,“噗咕噗咕”地在酒缸内发出声响,杜氏和酿酒的工人,几乎不睡,一直盯着酒缸,用酒棒慢慢均匀搅拌着,酒缸内的醪糟如 “一会儿亲密无间地碰撞着,一会儿稀疏分离”的感觉。就这样发酵约10日的醪糟拿去进行蒸馏。
下料 烧酒独特的二次下料
烧酒的下料方法有两种。一种就是如上的酿制方法所述,一次下料和二次下料分开进行。明治末期因黑曲的导入,才有了二次下料的制作流程。在这之前,都是根据清酒的酿造工艺,水、曲、萨摩甘薯同时下料制作,被称为“噗咚”下料法。 “噗咚”就是什么料斗同时倒入,一起下料的拟声词。至今还有为了追求这种“噗咚”下料出来的风味而保留下来的酿制方法。 |
- 烧酒知识
- 2015年03月23日
关于烧酒的知识
酒的区分 蒸馏酒与酿造酒
酒类根据酿制方式分为四类。
区分 | 概要 |
酿造酒类 | 杂粮谷物等的糖质原料发酵,生成酒精。清酒、红酒等 |
蒸馏酒类 | 酿造后进行蒸馏。 烧酒、威士忌、白兰地、伏特加等 |
发泡酒类 | 发泡性的酿造酒。 啤酒、发泡性酒等 |
混合酒类 |
酿造酒、蒸馏酒里放入果实、草根树皮、香料等后进行腌制的酒品。 |
烧酒的甲类和乙类的区别
烧酒有甲类、乙类、还有甲乙混合类之分。 明治时期,在鹿儿岛有超过3000家的酿酒作坊,大部分是当地乡里的小酒坊。还有从大正时期到战争结束后,通常说到烧酒,就是酒糟中加稻谷壳,用蒸笼蒸出来的劣等烧酒,或是甲类烧酒。甲类是明治时期时输入的连续是蒸馏机酿制的乙醇,工业化制法比较适用于大量生产。在萨摩、大隅等地用单式蒸馏机制作的是乙类。相对于机械化反复蒸馏酿制出的纯度高的甲类,乙类中充分地含有醪糟、原料中的特有性成分,这样就产生了酿酒的差异和见识杜氏们的技能差异了。
本格烧酒之名在1971年诞生
本格烧酒之名是1971年诞生的。战前的日本,对学业的评价是根据甲乙丙丁顺序进行排列的,入伍时兵队也是用甲乙丙丁来排列。因此,乙比甲给人以稍微劣等的印象。之后就用本格烧酒来命名了。
萨摩酒造以此为目标,精心手工酿制着本格烧酒。
关于蒸馏酒
蒸馏酒有甲类连续式蒸馏法和本格烧酒的单式蒸馏法。如上【烧酒的甲类和乙类的区别】中所述的。这种单式蒸馏法,旧时有头盔式和圆锥式两种。
头盔式是在日本可以广泛见到的。在瓦器中放置冷却用的锅内,加入烧酒的方式。那个冷却锅像倒过来的头盔,因此而得名。
圆锥式是在萨摩、琉球等地经常见过的。釜器皿中放入醪糟后直接烘烤加热。圆锥似的帽子形状的器皿中放入醪糟、原料,器皿内侧环状内槽,使其液化。
顺便说一下,蒸馏出来的滴露,第一滴叫头汁,中间叫中汁,最后叫末汁,根据滴出的时间不同,出来的风味也会不同。
烧酒的品名及命名
本格烧酒与配制酒不同,容易着色的原料不能使用。烧酒的风味成分能表现出【烧酒的华】,酒桶等的本身颜色也有被溶解的可能。 那【黑白波】、【赤萨摩】的名为什么会有呢?
这是因为1、使用的曲有白、黑、黄之分。2、根据原料萨摩甘薯的品种不同。萨摩甘薯有黄金、紫、红、茜等品种。品名和人名一样,多数用些好听的字来命名。【优、秀、誉、盛、锦、美】等这些字,还有【山、川、海、地名】等这些表示屹立不动摇的字眼来表示。烧酒的品名就是这样来的。”
- 烧酒知识
- 2015年03月22日